立秋時節(jié)|一葉已知秋
立秋,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的第13個節(jié)氣,每年8月7日或8日,太陽達到黃經(jīng)135度,為立秋。
古籍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上說:“秋,揪也,物于此而揪斂也。”“秋”就是指暑去涼來,意味著秋天的開始。到了立秋,梧桐樹必定開始落葉,因此有“落葉知秋”的成語。
立秋后暑氣難消,仍有“秋老虎”的余威。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。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,一直很重視這個節(jié)氣。
不少人說,“貼秋膘”,立秋的確是個宜于養(yǎng)生的日子,這一天,普通百姓家吃燉肉,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、紅燜肉,以及肉餡餃子、燉雞、燉鴨、紅燒魚等。
通過食補來增強自身的體力,迎接逐漸襲來的涼意。當然了,在這個夏秋之交,避免寒氣著涼也是養(yǎng)生之一。
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:“一候涼風至;二候白露生;三候寒蟬鳴?!贝藭r的風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熱風;接著,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(chǎn)生。
一候,“涼風至”《禮記》作盲風至。西方凄清之風曰涼風。溫變而涼氣始肅也?!吨苷Z》曰火見而清風戒寒是也。
二候,“白露降”。大雨之後,清涼風來,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,尚未凝珠,故曰白露降,示秋金之白色也。
三候,“寒蟬鳴”。寒蟬,《爾雅》曰寒螿蟬,小而青紫者;馬氏曰物生于暑者,其聲變之矣。
一葉梧桐一報秋,暑去涼來。